1970年代以后,由于政策原因,安化黑茶曾一度退出邊銷茶市場。在當時,失去了“邊銷”,安化黑茶就完全沒有了市場。于是茶農們忍痛把千年以來祖祖輩輩賴以為先的茶園毀了,不再指望有奇跡發生。
契機出現于改革開放之后。1980年至1990年代,法、日等國醫學調查團調查發現,我國西北游牧民族均以高脂肪的肉類為主食,基本不吃蔬菜,專家們在震驚、不解之余,將目標鎖定在邊民日常飲用的安化黑茶上。結果發現這些黑不溜秋、其貌不揚的茶葉,正是西北少數民族的“生命之飲”。于是在1990年代,出現了一股海外游客(多為日本、韓國、臺灣人)到西北藏區及產地安化搜買安化老黑茶的熱潮。真是“墻內開化墻外香”??!
臺灣作家曾至賢耗費十年心血寫成《方圓之緣——深探緊壓茶世界》一書,對安化黑茶推崇名至,贊譽有加,更為這股熱潮添了一把火。
中國人還有個心照不宣的心理:遠來的和尚好念經。連“老外”都不遠萬里、不惜重金求購安化老茶,于是國人也蠢蠢欲動,加入了這支搜尋安化老黑茶的浩蕩大軍。被丟棄在墻角多年無人問津的老黑茶立時身價倍增,成了上流社會沙龍的寵兒。
于是“奇跡”發生了:新世紀以來,安化黑茶終于起死回生,不僅恢復了中斷已久的邊銷茶市場,而且國內各大城市如廣州、長沙、北京、武漢、南京、杭州、上海的中上階層及日本、韓國、TW等東南亞國家掀起了一股“黑茶風暴”,專家評價這是近年來繼普洱茶之后,掀起的第二次飲用和收藏陳香茶的浪潮。
與此同時,對安化黑茶的價值重估作出了積極回應。千兩茶制作技藝、茯磚茶制作技藝雙雙入選文化部主持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面對“火”起來的安化黑茶,茶界應當冷靜下來,對其價值作出合理評估。